-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1:59 点击次数:52
图片
【尺幅千里:士大夫的精神原乡】咸丰年间翰林院里,30岁的陶然褪去绯袍,以'岂孙'为号隐于紫阳书院。他的画笔如同禅僧锡杖,在《澄怀卧游图册》二十帧绢素间游走:残荷听雨的西湖秋意、雾锁青山的武夷幽径、雪压苍松的雁荡奇观……这些江南文脉滋养的笔墨,暗合宗炳'卧以游之'的哲学——画中山水非复再现,而是文人心性的镜像投射。
【澄怀观道的现代启示】董其昌'丘壑内营'四字,在陶然笔下具象化为独特的'苔点密码'。他创造性地将米芾云山墨戏的朦胧感,与文徵明细笔山水的工致感相调和,创造出'雨淋墙头皴':焦墨枯笔扫出山岩肌理,淡赭石如铁锈般洇染,仿佛能听见千年岩层间的风声呼吸。这种将宇宙生机凝练于方寸之间的本领,恰似现代人亟需的'感官重启术'。
【卧以游之:古画新生的启示录】陶然仿齐谷山人笔法,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,展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意境,将自然山水的形态与文人的审美情趣相融合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悠远的氛围。 12张画作,每一幅都描绘了不同的山水景致,烟岚变幻的峰峦、潺潺流淌的溪流、错落有致的树木等,体现了“山人爱山花,自谓山中乐”的意境、南朝宋宗炳“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”的理念,画家通过描绘山水,传达出一种涤荡胸怀、神游物外的精神境界,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,仿佛身临其境,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。
【结语:以画为舟渡心河】
在ChatGPT都能作画的年代,陶然山水画,其承载的'澄怀观道'精神坐标,依然指向人类永恒的命题——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安放灵魂?当我们在元宇宙里搭建虚拟园林时,或许更应重温这位南国才子的智慧:真正的精神故乡,不在像素构建的云端,而在每个观者澄澈的内心。《澄怀卧游图册》
清-陶然
收藏:弗利尔美术馆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陶然(1830—1880) ,字岂孙,咸丰辛酉科拔贡,著名词章家,课徒紫阳、正谊两书院,曾任吏部尚书。
自跋:
春寒料峭,夜雨连绵,燕子不来,杏花零落矣。仿齐谷山人笔法。
山人爱山花,自谓山中乐,山人不出门,山花常落。仿齐谷山人笔意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